卜奎清真寺,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原称清真东寺和清真西寺。两寺并立,仅一墙之隔,且有门廊相通,既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,又可彼此单独成立,合称卜奎清真寺。
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旧称卜奎的齐齐哈尔始创3间草房清真寺.即今清真寺胡同一号的位置,该寺是由山东、河北龙城(齐齐哈尔又一旧称)八旗的回族穆斯林集资修建的。光绪十九年(1893年),卜奎阿訇沙泰恒、学董马石良在当地和外地募捐,并得到高州总兵左宝贵的大力资助,修建了现清真东寺礼拜殿、被清政府发配到卜奎的甘肃十几户属哲赫忍耶的回族穆斯林,因其教规礼仪与格迪目有所不同,成丰二年(1852年), 集资于清真寺东寺西邻建一清真寺,自称清真西寺。
东西两寺的格局大体相同,同属于砖木结构,鳞瓦覆顶,飞檐四出,六兽蹲脊的中国宫殿式建筑。两寺共占地面积7.2亩;总建筑面积1997.76平方米,其中东寺礼拜殿面积为366.07平方米,对厅73.49平方米,西寺礼拜殿面积191.33平方米,西寺对厅57.4O平方米。
清真东寺主体建筑礼拜殿由宝厦、殿堂、窑殿三部分有机组成。宝厦.由六根朱漆圆柱支承,呈棚状;殿堂正面采用折叠式彩绘雕饰木屏门,殿内雕梁,错落有致;窑殿为三层方式砖塔,一层为米哈拉卜,二层为通体砖雕,雕有鲤鱼卧蓬图案。以及安拉的诸多尊名,三层的飞檐下,正面为一砖雕匾额“天房捷境”,塔顶是风剥铜的金色莲花座宝葫芦,约2米多高,葫芦顶端竖一月牙。东寺还有对厅、门厅、教长室、沐浴室等附属建筑。
清真西寺建筑格局与东寺不同之外,仅在窑殿,西寺窑殿为两层,塔式飞檐,下层为木雕飞檐,格下砖雕花纹;上层的顶脊南北各一条龙首,口衔两条棚脊,上蹲六兽。塔顶镶有棱椎形锡制宝顶、西寺在历史上经两次大规模的维修,一次在光绪二十年(1894年,另一次在1985年)。
卜奎清真寺现珍藏有三尊明朝的铜香炉,还藏有稀世的手抄本《古兰经》和咸丰八年(1858年)出版的《四书集注》等。
卜奎清真寺在当地乃至黑龙江省为伊斯兰教的传播、回族教育事业的兴起和发展,均有一定贡献。它先创办阿文学堂。后创新式学校,1907年成立的清真两级小学,是齐齐哈尔市最早的学校.卜奎清真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齐齐哈尔市区(建华区、龙沙区、铁锋区)有回族人口13685人,除有哲赫忍耶穆斯林3O0余人外,其他均属伊斯兰教的格迪国,卜奎清真寺现有阿訇4人,其中有一名哲赫忍耶阿訇。